汽车低速行驶有共振声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由于厂家设计问题产生的共振,那就是后期因为某些支架或者说是某些橡胶件,以及说一些人为的因素,导致某个部件没有安装到位,都有可能会产生共振,但是这个是没有说一定会发生在多少公里的。

其实能够导致共振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到的就是像我们的发动机脚垫,一般发动机的脚垫有3个。我们知道,发动机即使工作再平稳,也还是存在工作时的震动的,发动机脚垫的作用之一就是消除这种震动(脚垫一般都是液压的橡胶件),但时间一久,橡胶老化就会逐渐失去减震效果,那此时就有可能出现共振现象。

其实除了发动机脚垫外,在我修车时也碰到过很多零件损坏后导致的共振,所以你可以检查一下:发动机的所有支架、排气管吊耳、各个部件的支架是否正常并准确安装、以及一些故障后可能会接触车身导致共振的部件。


通常来说,汽车控制低频共振比控制高配共振效果好。

为什么这么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 抑制发动机的共振频率是研发中的重中之重;

2. 通过各种止振手段,可以减少低频共振。

关于第一个,是因为发动机与车身直接相连,是除底盘这部分最大的振动激励源,为此工程师会尽量降低发动机振动对车身的影响。

而发动机的振动频率通常维持在低频段,只要装配没问题,基本在30Hz上下。基于此,汽车上的很多零部件会要求避开30Hz共振点,特别是相对容易受到影响的内饰件,都会以这个数据作为参考。

关于第二个,像止振片、减震胶等,都能一定程度上帮助消除低频共振。

至于高配共振,通常来说是很难被抑制的,对车身及底盘设计来说,除了通过控制好装配精度避免不必要的干涉振动外,只能通过提高刚度的办法来改善。

像提到的开到多少公里会出现共振,一般就是指高频共振。这就要看这辆车的刚性水平是怎么样了,延伸下来比如底盘的刚性好不好,车玻璃装配精度怎么样(这里很容易出现高频噪音)等等。

通常来说,一般车速自120km/h开始,往上容易出现共振。除了车速高,车轮容易受到地面的影响大之外,还与设计师的设计倾向有关,毕竟国内法规是不允许车速超过120km/h的,所以在这个车速之上出现共振能够理解。

如果说车速在很低的时候出现了明显的共振,通常就是哪里出现了松动或者有裂纹出现,这时候就要小心了,最好找专业人员检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