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大修后能达到原车品质吗?会和原来一样好用吗?

很多人总觉得发动机大修后就无法达到原厂品质了,所以车主们很忌讳维修时动发动机。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辆五羊125摩托车,原装进口的本田发动机。后来启动杆回位弹簧坏了,需要拆解发动机更换,当时不想破坏原车装配,于是就在外面缠了一圈弹簧。从此“原车装配效果最好”这种理念也深深地扎根在心里了。

那么发动机大修过以后真的无法达到原厂状态吗?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说:

如果是更换原厂零部件的话绝大多数发动机大修后都可以达到原厂状态

因为零部件质量对发动机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原厂件无论是尺寸还是寿命都完全符合发动机的设计需求,按照标准维修更换后发动机和原厂的并没有区别。

但是副厂件就不好说了,比如活塞环,发动机运行中冷热变化时活塞环会膨胀收缩、还需要与气缸壁持续摩擦,这不仅对其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对其材质、强度、摩擦系数甚至膨胀系数等也有很高的要求。副厂件可能冷态下和原厂件差别不大,但是热车后活塞环受热膨胀,膨胀量可能有所不同,这是会直接影响工作状态和寿命的。

追求绝对的“原厂状态”没意义

很多车主关心的“原厂状态”大都是动力水平,想要比较的话也很简单,直接上测功机测试一下就行了。

但是发动机输出功率不像重量那样稳定,你说这台发动机净重100公斤,那么再放十年它仍然是100公斤。因为重量是很稳定的。但是同一台发动机放到测功机上去测试其最大功率的话估计测十次会有十个不同的结果。因为发动机是靠燃烧燃油输出动力的,环境因素和油品质量会影响燃烧过程,再加上测功机在动态的测量中本身也有一定的误差,所以很难每次都得到精确的数值。

同样放到现实中来说,绝大多数人开车时都用不到发动机的全部功率,就比如跑高速,一辆普通轿车在高速上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需要的功率也就20千瓦左右,而绝大多数家用车发动机功率都远大于这个数值。

所以说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发动机大修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只要能解决问题,让发动机更好用就行。而从抬杠的角度来说发动机每多运行一秒钟,理论上其性能都会与原厂状态有差距的。

我们应该形成好的用车理念,日常合理使用、按时保养、不乱加油,这样发动机就没必要大修了。如果发动机真出问题必须大修,那就好好修,解决问题排除故障后该怎么用就怎么用,毕竟汽车是买来用的,不是让我们迷信原厂品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