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识破购买进口车陷阱

56.怎么识破购买进口车陷阱

很多消费者都爱买进口车,不可否认,进口车在技术性能上确实有一定优势。但是,很多消费者由于对进口车了解有限,很可能花了钱却吃了大亏,给自己带来了烦恼,稍不留神还会掉入少数狡猾车商的陷阱。

1)撒饵诱鱼,有价无车。一些竞争车型的经销商为了吸引消费者,常常在网上发布比正规总代理要便宜许多的“低价车”诱饵,当消费者前去咨询时他们总是以没货为借口,然后劝说消费者购买其他品牌的轿车。因此,购买进口车时,尽量到本地的总代理商处购买比较保险,也可上网或打个电话给在我国办事处,验证一下你面对的经销商是否得到了特许。

2)水货陷阱,问题多多。现在,很多经销商将非“中国版”进口汽车冒充为“中国版”进口到中国汽车市场,非法谋取高额利润。这些“水货车”走的是非正规的总代理进口渠道,所以价格便宜。但这些车不是根据中国的道路状况、尾气排放标准、气候特点、燃油成分、驾驶习惯等情况设计制造出来的,在中国使用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果出了问题,索赔和维修都非常麻烦。因此,一定要购买“中国版”的进口车,这样才符合我国的使用条件。

3)折旧车辆,冒充新车。有的进口车由于某种原因在保税区停放了几年,根据有关规定,进口车停放两年就相当于开了一年,销售时应折旧一年,不能当全新车销售。但是,一些进口车商不想承担这些损失,在销售时不向消费者说明是折旧车,而是冒充全新进口车出售,不扣除折旧费。

4)事故车辆,冒充新车。进口车大多通过海运进口到国内,在运输途中和转运当中难免会遇到碰撞或损害,按规定这种车应退回原产国,但在手续方面比较麻烦,对进口车商来说等于是煮熟的鸭子飞了,所以他们往往是经过维修和美容后再按全新车出售。此外,正规经销商一般采取火车或载货车运输,到达销售地时里程表上的数据不超过200公里。有的经销商为节约成本,直接把新车开回销售地,这样就会对车体及部件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损,从而影响车的使用寿命。因此,消费者在选购进口车时,一定要仔细检查。

5)雁过拔毛,暗减配置。一些车商在订购进口汽车时,按照最高配置向国外汽车生产厂家订购,许多如车载电话、GPS、高档音响等豪华配置一应俱全。但是他们在销售时,却拆下进口车上的配件,拿到市场上单独出售,或是当作选装件加价到消费者头上。此外,有的进口车商将进口车的原厂轮胎换成国内合资产轮胎,或将宽胎换成窄胎,或将随车工具及一些易损配件另行销售,或是按赠送的礼品计入车价当中。因此,消费者在看配置时,在品牌和车型都相同的情况下不要只看其价格,还得考察车的配置是否与价格相符,因为不同配置之间价差较大。

6)返修车辆,冒充正常。国外汽车市场上经常有汽车被生产厂家召回,消费者对于被召回的汽车有权利退车。汽车生产厂家根据本国的法律规定,对于消费者退回的旧车可以稍加修理后再向市场出售,但一定要注明是召回的“返修车”。有些国内进口汽车的经销商到国外购买这种“回笼货”,进口到国内汽车市场当全新车型销售,由于消费者很难辨别其中的区别,吃亏上当的大有人在。

7)他国组装,冒充原装。国外不少跨国汽车厂商,将他们同一品牌产品在世界不同地域生产,所以究竟是不是正宗原产地车,局外人很难知道。一些商家受高额利润驱使,加上购车时的经办人或介绍人可以从卖方获得极大回扣,他们都会故意隐瞒车辆的真实产地。因此,消费者在购车时要看车商资质,是否是厂家授权的代理商和规模是否大。一般较大的经销商,其进货渠道比较正规,车的品质和售后服务也都能得到保证。

8)绝版不绝,忽悠真绝。一些进口高档轿车为了抬高身价,在一番改装后自称是中国“唯一”或世界“绝版”,因此价格往往高出同类进口车型很多。这些改动需要非常高的技术要求,稍有不慎就会给车辆的使用带来严重影响,更重要的是一些进口轿车进行改装后,原生产厂家将不再承担对这种车型的维修和养护。因此,购买进口豪华轿车,越是号称“绝版”“中国唯一”等,就越要当心。

9)鱼目混珠,以次充好。消费者在选购汽车过程中,要对已经选好的车辆的车架号做好记录,并在财务交款开票时看清车架号码是否与车辆一致,同时对经销商做出的任何承诺都要在购车合同中体现,并签字盖章确认。价格计算的时候,仔细了解车辆的配置及价格,防止用高配置的价格购买到低配置的车辆。

10)只管卖车,不管服务。现在进口车的销售渠道还比较混乱,一个品牌的轿车可能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进来的。业内有个说法,买车就是买服务。然而,现在不少进口品牌要想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建立一个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绝非易事。因此,买车时一定要选择在本地有服务网点的。如果离服务网点太远,超过两三百公里,那最好别买这个品牌的车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