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什么技术最牛?

1 IBM研发出新型电池

IBM研究人员发文表示,目前他们找到了利用从海水中提取的材料,制造一种不含重金属的新型电池,有望取代锂离子电池。

据IBM介绍,新电池制造成本更低、充电速度快、不易燃、不含重金属,比目前的电池技术更加环保。在功率密度和能源效率等方面,都优于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这款电池专为电动汽车和通常以电池组为能量源的车辆而设计。

为了从早期的探索性研究转向商业开发,IBM团队已经与梅赛德斯-奔驰、电池电解质供应商Central Glass、电池制造商Sidus展开合作。研究人员将利用人工智能,进一步提高电池性能,并寻找更安全、性能更好的材料。

2 汽车噪音机

在低速行驶的状态下,电动汽车的噪音非常小,可能会导致路上的行人无法听到后方的来车,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美国运输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要求所有电 动车型在2019年初开始都要安装噪音设备,到2020年年底,所有新型电动汽车都必须在低速行驶时发出声音,以提醒周围行人。

欧盟此前也通过了一项决议,该决议要求电动车和油电混合型汽车在2019年7月之前都必须安装AVAS(车辆声 响警示系统),以让行人警觉到车辆的存在,提升道路交通安全。

我国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7)也规定: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车辆起步且车速低于20 km/h 时,应能给车外人员发出适当的提示性声音。

目前,雪佛兰公司2019款沃蓝达电动车便配备了行人噪音系统,特斯拉正在修改Model 3车型零部件,不难发现在车身的后面可以看到似乎特意预留了位置安装行人噪音机装置。

3电子后视镜

电子后视镜,就是用电子摄像头取代车外的物理后视镜,通过摄像头来将汽车盲点区域的图像传递到车内的显示屏上面。

在一些追求汽车性能的车企眼中,传统外后视镜就是不和谐的存在。一是它增加了风阻,二是它存在死角,三是它有碍观瞻。

电子后视镜比传统后视镜的成本要高一些,并且对摄像头性能品质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另外,电子元件信息传输的延迟性对汽车驾驶的安全性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目前,电子后视镜技术只在日本和印度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但是鉴于电子后视镜的优势,取代传统后视镜只是迟早的事,各国的法规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

4 智能风窗玻璃

日本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推出一种新型HUD显示 器,采用层压加工方式,为风窗玻璃增加了一层感光材料(light-reactive material)薄膜,位于仪表板上的激光投影仪照射风窗玻璃,便可以激活风窗玻璃上的感光膜,让感光膜自发光,以在风窗玻璃上显示导航指令、车速、警示灯信息。

简单来说,传统HUD是将风窗玻璃当作镜子来反射信息,而该新型HUD则是将风窗玻璃当作屏幕来显示信息。新型HUD还可以与驾驶辅助系统相结合,显示道路上的行人、动植物或其他危险因素。如果这一技术得到商用普及,也就实现了通常意义上的把汽车当做飞机来开。

5 无线充电技术

汽车的无线充电相对于手机的无线充电而言更加实用,驾驶人可利用无线充电设备来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上图所示为Continental和WiTricity公司推出的无线充电底座,其原理是利用磁场将能量从充电底座传输至车载电池内,比插电式充电方式的效率更高,目前Continental和WiTricity公司的无线充电底座能够传输高达11 kW的电力,而常规公共交流电充电设备则只能达到6 kW~7 kW。在停车场安装充电底座以后,只要汽车停在上面,就可以为汽车充电,非常便利。

6 超高频透地雷达

Wave Sense推出了一款超高频透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可读取地下管道、岩石和树根,类似指纹功能,用于在无标记的路面上进行导航,旨在帮助车辆了解其精准的全球定位。另外,该技术还有助于帮助高度自动化的车辆实现街道导航,无需依赖不断变化的道路标识,即使在大雪、暴雨或浓雾天气也不会受影响。

7 5G+AI

随着北京市交通委近日发布《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这意味着北京将允许自动驾驶车辆进行“载人测试及载物测试”。至此,我国已有20余省市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6座城市允许载人测试。

2019年是5G商用的关键一年,汽车智能驾驶也随着5G的商用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代。截止目前已经有上汽、东风、长安、一汽、北汽等13家车企共同宣布支持C-V2X商用路标,并给出了装有C-V2X模块的汽车将在2020年~2021年正式上市的美好预期,这也是中国车联网、智慧交通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正如行业内的专家所言,自动驾驶才是纯电汽车普及的重要前提。随着5G在各领域的逐渐渗透,新科技与汽车的融合会更加紧密,势必会给汽车行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