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品牌起步慢,主要是哪些方面落后德国、日本呢?是发动机、变速箱吗?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很大,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与汽车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在很多方面还处于落后地位。从发动机到变速箱,从底盘到车身,从硬件到软件,从材料到结构,几乎到处都存在短板。举个一个比较极端例子:就连车上用的密封胶,大部分还都得靠进口。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一些中高端车出厂时车身上的那层保护纸还基本都是依靠进口。



扯的有点远了,还是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题主问的主要落后的方面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其中尤其是AT变速箱,目前来看,在这方面要追赶上来几乎没有太大可能。



中国汽车工业也发展了几十年,为什么还这么落后?原因很多,但个人认为,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二是国际大环境。

产业政策我就不多说了。下面重点聊聊国际大环境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影响。

与汽车发达国家动不动就是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相比,中国的汽车工业算是比较晚的了。起步晚使得许多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由于专利保护制度,别人的专利技术即使你研制出来了你也不能用。在研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费劲巴拉地搞了半天,最后却发现这条技术路线被别人的专利挡住了,而且根本无法绕不过去。再加上,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兴起的这些年正好赶上全球一体化大发展的时代,汽车行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使得许多车企宁愿花钱买零部件、买总成,也不愿意在某一项汽车技术上投入大笔资金去搞研发。



在汽车维修网小编看来,许多车企在汽车产业链中的职责其实只是外形设计、总体结构布置、总装。除了车身冲压件外,其余的零部件几乎都是外采。汽车研究院、设计院在确定了外形及内部布置后,根据车型的定位,挑选合适的供应商并把他们召集起来。车厂只需告诉供应商自己需要的零部件尺寸参数、性能指标、上下端接口等数据即可,剩下的就坐等供应把做好零部件送上门来。这样,真正的技术,真正的研发都是供应商来完成,核心的技术都掌握在别人手里。其实,这跟十几年前中关村攒电脑并无两样。

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有几个车企愿投入重金去搞打了一大堆问号的某项技术的研发?个人认为,只有等到汽车零部件巨头集体对我们车企卡脖子,把我们车企逼上绝路时,才会有车企会静下心去搞真正的研发。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吗?我们拭目以待!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提出有所帮助,更多养车用车的原创内容,请关注头条号《汽车与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