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国产车是否真正能与合资车相比?

由于工作原因,这些年总和车打交道,陆陆续续试驾了很多国产车型,明确的说,国产车的进步有目共睹。在中低端车型上,国产车已经逐渐追上合资车,特别是15万元以内的国产车,已经可以达到甚至超越和合资车的程度!在15万到30万区间,国产车也有很大的进步,正在逐步追赶,而在高端车型,国产车还有相当的差距。不过,这种差距目前越来越小。特别是现在的纯电新能源车型,拉低了入门门槛。在国内的各个厂家努力下,基本上实现了弯道超车。尤其是科技巨头华为的加入,理论上各个国产新能源电动车只需要自造车壳;悬架就可以。大大的降低了新能源车的入门门槛。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件事是,由于全球大市场的理念,实际上并没有纯粹意义的国产车,国产车也要采用进口或者合资零部件。比如,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一般都是日本石川岛、三菱、博世生产的,双离合变速箱模块一般都是博世、格特拉克提供,而车身的各种传感器、电子元器件也大都由需要合资供应商供货。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国产车下技术进展:

1、发动机

发动机方面,国产车的各大车企都已经实现了自主设计生产,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大厂,比如奇瑞的ACTECO、长安蓝鲸、长城GW系列、上汽蓝芯等,其设计的发动机指标已经非常接近或者是个别方面超越了进口车型,当然,综合性能还是要比合资车差一些。不过这个差距正在逐渐的缩小。不过国内很多厂家的发动机并不完全算是自己设计,比如,长城的GW4C20系列号称自主设计,但是实际上是德国FEV把大众的EA888改进以后又提供给了长城,所以,EA888有的毛病,GW4C20也有。

在发动机的故障率和耐久性方面,我认为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作为家用车来说,在正常的保养前提下,20万公里无大修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因此一般家用跑个8-10年没啥问题。

在油耗表现这方面,和丰田、本田等一些合资车型的表现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方面需要慢慢的积累、提升。

2、变速箱

自动变速箱共有三种:AT、CVT、双离合,这方面一直是国产的弱项,我国早期根本就没有自动变速箱技术,国外专利壁垒牢不可破,当时,自动变速箱特别是高端的自动变速箱根本买不到,人家也不卖给你,而很多国产车要么只能选择落后的AMT,要么就选择MT。最初,国内的上汽、广汽、吉利、比亚迪等都开始逆向大众双离合的,但是受限于控制技术,使用感受、耐久性比较差。

2009年由发改委牵头头,由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奇瑞、华晨、江淮、长丰、吉利、广汽、北汽、天海、长城等共同投资成立了中国中发联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和博格华纳一起研发双离合,参与的企业都可以采用这些技术研发生产自己的变速器,于是乎,国内的双离合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初步解决了国产自动变速箱的问题。目前,格特拉克的7速湿式双离合,也已经供应给各个车企,总体表现还是不错的。

必须要明确的看到,双离合变速箱只是自动变速箱的一个方向,而双离合自身也有难以克服的问题,而高端车型所匹配的AT变速箱方面,我国的技术还是短板。目前,国内的几个AT变速箱厂家如万里扬、东安汽发、吉利等已经可以生产6AT,而山东盛瑞的8AT也问世,但是市场反应平平。

在CVT领域,国产的万里扬CVT在质量和稳定性方面,逐渐走向成熟,平顺性和油耗表现上佳,目前CVT25已经可以承受250牛米的扭矩,已经可以比肩大部分合资CVT。

3、底盘技术

底盘调教方面,看似简单,但是却很吃功力,底盘不仅仅关乎舒适性,还与汽车行驶安全性息息相关,国产车的底盘技术从最初的逆向分析开始,到聘请国外技术团队设计,最后对国外设计公司进行股权收购,逐渐开始掌握底盘调教技术。比如,长安一直有自己的北美技术团队,比亚迪的底盘研发团队来自戴姆勒奔驰,是以汉斯主导的前奔驰运动车型的团队开发,吉利和沃尔沃肯定抛不开关系,广汽传祺则依靠阿尔法.罗密欧的底盘技术,长城哈弗的底盘从早起的逆向研发本田CRV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甚至平台化、序列化。

4、安全性

最初的国产车基本上没有安全性可言,因为早期解决的是能不能生产出来的问题。根本不太可能在安全方面下功夫,实际上那时候也没技术储备。特别是在碰撞测试方面,在国内C-NCAP这个五星批发专业户的庇护下,只进行100%正面碰撞,绝大部分都是五星成绩,掩盖了早期国产车碰撞成绩低下的事实。

而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国产车也逐渐重视安全问题,被动安全方面,采用了更高强度的热成型钢,溃缩设计掌握逐渐成熟。总体上安全性有了很大的保证。

5、外观、内饰、配置

这方面国产车已经形成了超越,车身设计从最初的没有设计,到现在形成自己的风格,短短的10几年时间,不仅仅实现追赶,还实现了超越,现在路上跑的国产车,在虽然和BBA高端豪华车型还有差距,但是已经完胜各种合资车型,而在电子配置方面,国产车明显更厚道,这也到逼那些合资车型逐渐的提升配置。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