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国产车的人换车还会换国产的车吗?

五年前买国产车的人,不管他心里面是多么认可国产车,但是骨子里对于进口车或合资车并不排斥,一旦经济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肯定还会换进口车或者合资车的。究其原因,不外乎既要里子,又要面子。

早期的国产车的确相对比较差

十年以前,国产车刚刚起步的时候,要发动机,没发动机要变速箱没变速箱,底盘只能去克隆,发动机只能用三菱的,变速箱高端的不给用,只能用低端的,外观方面只能通过揣着皮尺去测量,内饰方面相对差距并不大,电子配置方面相对更丰富。那时候只要车能照出来就已经算了不得的事情了,根本没有过多的精力去考虑所谓的碰撞测试,所谓的安全性。

十年间,国产车的进步非常大

客观来说,国产乘用车近几年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特别是近十年来,已经得到了超越式的发展,在基础硬件方面,发动机从最初的购买到现在各品牌基本上都已经可以自主生产了,变速箱从最初的想买买不到没人卖,到现在主动降价上门推销,到现在双离合已经普及,高端的at也已经安装上了,Cvt在中小排量上遍地开花,在外观方面也都逐渐的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内饰和电子配置方面,完胜合资车型。在车身零部件做工方面,基本上已经看不到和同级别的合资车型,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国内高端定位,品牌行驶质感大幅提升

一直以来,国产车主要是集中在中低端的车型上,这些车型竞争激烈,利润点低,配置相对较差,安全性也无法保障,而随着各个车企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国内车企也逐渐的推出了各自品牌的高端车型,比如长城的wey、吉利的领克、比亚迪的唐dm等等,这些车型外观设计有自己的特色,动力表现和合资车型不相上下,内饰方面有巨大的优势,配置方面完胜对手。从汽车的隔音降噪,避震质感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个最重要的部件的可靠性和耐用性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客观来看,国产车想要全面超越合资车任重道远

虽然说国产车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客观来看,在高端的车领域,国产车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特别是在油耗、可靠性,耐用性、故障率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国产车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自主设计,自主生产,但是国产车的各个核心零部件仍然需要采用国外的产品,特别是对日本,德国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依赖性还比较大,特别是对于高端的零部件,仍然要受到国外竞争车企的限制,以长城的7dct450双离合变速箱来看,双离合模块是博格华纳的,轴承是德国舍弗勒的,液压控制模块是格特拉克的,所谓的自主研发,实际上只是完成了变速箱后段的齿轮设计和生产。不过好消息是由于全面地采用了国外成熟的的零部件,故障率等方面大大降低了。

新能源车型有可能帮助国产车实现弯道超车

由于我国国家政策对新能源车型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双积分政策,对于新能源车型的近乎苛刻的生产要求,各个车企都纷纷的开发了自己的新能源车型和电动车型,相对来说,由于电力驱动的结构更为简单,入门的门槛更为低廉,特别是对于国内的比亚迪等车企来说,还掌握了核心的充放电技术,这就使得国产新能源车型和国外合资车型站在了一个起跑线。长远来看,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比如比亚迪最新的汉就实现了和特斯拉的正面竞争。这种竞争关系客观上使消费者获利。

最后,随着国内汽车各方面技术的全面进步,有招一日国产车一定会全面的,从外在的面子和内在的里子超越进口和合资车,在内室,可能国人在购买车的时候就不会再考虑进口或合资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