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动机有多先进?为何我国仿制不出来?

内燃机的研发不是堆积木,人家弄几个零件、弄什么形状,咱们依葫芦画瓢、生产出来一组装就完事了;人家发动机各种零件、由各种材料打造,先不谈加工、这些材料到哪里去找?内燃机领域拼的是基础工业,由各个学科所组成、不是一条皮尺可以搞定的;所以材料学很重要,除此之外热处理、加工精度、装配技巧,哪一点都很重要!

记得好多年前、咱们某车企就高仿过一些国外车企的先进发动机,也就是早期、不成熟的逆向研发技术,机器很快成型、低负荷运行时还是比较理想的,而中段负荷运行、问题开始接踵而至,而高负荷运行直接拉杠、说白了功率上不去;问题在哪?问题出在方方面面,所以说内燃机研发、拼的是综合实力,需要的是多个学科相辅相成,皮尺流必然有意义、但对于内燃机领域帮助不大!

材料学的意义

比如说某洋车企研发了一款先进发动机,我们当然可以买来一台进行仿制,我们把发动机拆卸后得到一千个零件(比喻、别较真),而通过对这一千零部件的检测、分析,我们发现用了接近两百种材料(实际中也许根本就没办法都分析出来),要完美的仿制人家的机器、首先在材料上就需要保持一致。。。可这些材料我们到哪里去弄?可对方车企会把这些材料提供给我们吗?

当然存在提供的可能性、可人家会平价的提供给咱们?结果就必然加了高利,这样一来采购材料自己加工、比直接买成品机都贵,这样的仿制有意义么、有生命力么?当然我们可以励精图治、自己研发材料,可研发是需要时间去堆砌的,可能五年、可能十年甚至更久,等我们终于把所有材料彻底摸清、彻底研发出来的时候,当年人家那款机器、已经淘汰,新机器出现、材料再次更新,我们费劲千辛万苦仿制的机器直接失去了价值!

材料方面是重中之重,咱们对这方面的投入及热度始终不高,仅仅是国家层面的投入、而民间企业参与的不多;一些高温合金直接从国外进口、比我们自己造成本还低,关键是质量更好;可一些尖端材料、国外的金属企业根本就不会提供给我们,所以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根本,拿不到原装机的材料、就只能拿现有的材料去替代,那么仿制机能达到什么水平?任何人都没数!

对于公差的控制

任何车企、无论多强大,加工出来的零部件都存在公差,打造原型机的企业、通过一步步摸索、调试(好机器是需要无数次调试,才可以获得的);在机械层面、正向研发的每一次问题都弥足珍贵,只有知道错在哪、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直接给你一台原型机、谁知道背后修改过多少次?原型机厂家可以很好的利用公差配合、把存在的误差相互进行抵消,所以人家的机器耐用、而且用得越久越顺畅;而这些公差配合的秘密、掌握在原型机厂家手中,千万别做梦人家会提供给我们,这些误差间的配合远比所谓的科技关键得多!

测绘只是针对零部件常温状态

这就是典型的皮尺流做不到的事情之一,不可否认如今的测绘技术很厉害,不过测绘针对的都是常温状态下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可不是对积木、堆完一摆即可,实际上发动机是需要运转的、而且是在高温下运转,高温时、各个零部件的状态测绘是判断不出来的;所以在原型机材料无法获得、不明公差配合之下,即便像模像样的测绘出所有零部件、组装,运行后的性能、寿命谁也说不准,也需要去试验、而当发现功率远不如原型机后,却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是出在材料上、是出在公差上?亦或者是出在装配上?这就是逆向所最没办法解决的事情!

实际上现在做逆向的太少、大多数自主车企玩的是对标,不过说到底依然是在已知结果状态下、寻求过程的过程;重点并不在于结果,而是该如何获得结果(不差的结果);这就像我们做题,从来不思考、总是看答案,结果考试时不会了、不会了还抄别人的,结果别人挡的挺严实、七步解析只抄到三步,最终人家得了个满分、而抄答案的连及格分都没做到,总拿答案去反推过程、很难让自己提高,自己正面运算出来的成果、才是属于自己的成果,所以仿制发动机终究不是出路,因为内燃机领域牵扯的学科太多太多,仅靠皮尺流、堆积木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