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开车都要热车是真的对吗?

到底应该怎么热车?车有没有必要需要热透?这个问题在网络上有很大的争议,下面简单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早期的车型的确需要原地热车,目的是为了维持发动机的正常燃烧

早期的发动机使用化油器,化油器发动机无法自动控制,发动机的喷油量,在冷启动时,的确需要利用怠速状态进行原地热车,是发动机燃烧室温度升高,燃烧状况变得稳定。

电喷发动机可以自动控制喷油量,从原理上不需要原地长时间热车

现代的发动机采用电喷技术,可以根据近期量自动控制喷油量,维持发动机稳定燃烧,从原理上来说,已经不需要长时间原地热车了

发动机机油几秒内就可以到达润滑部位,实现润滑效果

发动机的机油泵和曲轴同步运转,只要曲轴转动,油泵就开始泵油,一般情况下,在几秒钟就可以达到润滑部位,因此,只要不是在极端低温环境下,没必要长时间原地热车,当然,即使在我国东北的冬季,原地热车的时间也不建议超过一分钟。

发动机长时间怠速运转,会导致积碳发生

很多说明书上要求发动机启动,以后不能怠速热车,要立即开走,其原因是当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节气门开度最小,为了维持燃烧稳定,就需要多喷油,也就是说,处于混合气过浓喷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发动机的积碳是比较多的。

长时间原地热车会延长发动机处于低温状态的时间,增加磨损

经过测试,长时间原地热车由于热量无法及时有效地通过机油去传递,因此,实际上热车的时间会大大增加,最关键的是,当发动机处于低温运转状态时,其磨损的程度要比发动机在水温90度时的磨损程度增大五倍左右,也就是说,原地热车会增加发动机低温运转的时间,增加磨损。

正确的做法是启动发动机30秒以后,低速运转,等待水温灯熄灭后即可正常行驶

在一般的应用环境,发动机启动以后,系安全带调整好坐姿松手刹,这个时间在30秒左右就可以低速行驶了,行驶过程中发现水温低温灯熄灭后或者水温表离开了指针,最低指示部位,就可以正常驾驶了。

而在北方的冬季低温环境下,可以适当的延长原地怠速运转的时间,比如说有30秒增加到一分钟,然后就可以低速运转,等待水温自动上升,在这个过程中,要关闭暖风。